一年半以前曾經發表過一篇馬頭魚一夜干的文章,許多朋友對於這種料理鮮魚的手法感到既新奇又有趣,也嘗試在家裡自己動手試試看,在製作的過程中就會產生許多的問題,於是在我的部落格中發言或是提問,所謂教學相長,在這樣的過程中我也得到很多新的靈感及思考方向,於是在這裡跟大家一一分享。
第一個問題是:一定要用馬頭魚嗎?或者是:哪些魚可以做一夜干?
其實在日本,你可以買到各式各樣的魚做成的一夜干,我自己嘗試過的也很多種,包括竹筴魚、鯖魚、金梭、花魚(尤其是以上這幾種是日本魚市場裡的大宗貨色)、紅尾冬、馬頭魚、肉鯽仔、鰈魚、花枝、虹鱒、午魚、金線魚、火口、黑喉……,真的很多種,甚至飛魚我也嘗試過,但是那實在跟達悟族人做的蘭嶼飛魚乾太相似了。所以這裡可以歸納出一個原則,要做一夜干的魚,一定要肉質細嫩,水份多少不是問題,可以藉由鹽分的增加或減少,浸泡的時間長短來調整,但是肉質太粗就沒救了,一定會咬起來像在啃樹皮…….。
再來:魚要怎麼剖?從背部還是腹部?
以我來看,其實一條魚要怎麼剖都可以,關鍵問題是不要剖到支離破碎,還有一點是,因為通常魚的腹部較薄而背部較厚,為了要平衡兩邊的鹽分可以均衡滲透,不會腹部太鹹而背部不入味,所以一般若是小型魚如竹筴魚、金梭一類的,大都採取背開法,由背部剖開而腹部相連。較大尾的魚如馬頭魚就不必了,直接把它剖成兩半,以前我會把中骨取下來,這些年都不再去中骨,而在醃漬浸泡的時候,把帶骨的那一半用竹籤刺遍全身,更容易入味,而且烤食的時候,骨邊的肉香味更是濃郁,這部分的碎肉可是屬貓的老饕們不容錯過的部位喔!
第三點:怎麼掌握鹽分?附加問題:要浸泡多久?
這兩個問題其實是互相連結的,彼此有相互的關係,鹽分濃度越低,浸泡的時間就需要越長,才容易入味。而鹽分的濃淡又跟魚的肉質鬆緊有關,有些魚肉質鬆散容易入味,一不小心就醃的過鹹,有些魚則肉質雖細嫩但緊緻,要醃的入味需要多一點時間,或是要用竹籤刺遍魚身,以助鹽水滲透,原則上,我喜歡用較高濃度的鹽水,短時間浸泡的方法來處理馬頭魚,這樣可以有效幫助魚體內多餘的水分快速排除,利用鹽分封鎖住魚的鮮味及甜味,達到我想要的效果及口感。但是如果是石首魚科的魚如春子、火口、黑喉一類、因為肉質較鬆散,就不可以浸泡太久,否則會變成一片死鹹,猶如香港鹹魚的濃重鹹味。
所以這裡可以整理出幾個重點:魚體大、肉身厚、肉質緊密,浸泡鹽水的時間就要長,濃度也要增加;反之:魚體小;肉身薄的魚就要短時間浸泡,鹽水也不可以濃度過高,我們是在做料理,不是在醃鹹魚,OK?所以經驗值是很重要的,日本的乾物製造業裡面,光是這個浸泡用的鹽湯,各家都有各家的祕密及比例,還有不同的添加配方,那不是業餘在家裡做來玩玩的我們,可以窺及的門徑,還是自己多做幾次,用自己的經驗值去累積實力吧。
最後一點要提醒的是:不管魚大魚小,殺魚剖魚的時候,都一定要把內臟及血塊清理乾淨,尤其是脊椎骨中間那一條大血管,一定要清理乾淨,這樣才不會產生異味,製作好的成品才可以保存必較久的時間。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喔!
您的料理介紹不只美味,還讓人心動~
請問如果萬一不小心泡太鹹或太淡,
事後有補救的方式嗎?
我很想嘗試,但又怕浪費了食才~
[版主回覆08/06/2009 08:00:06]
ㄟ…..這位仁兄您問的好,補救啊?很難,不過食材不要浪費啦,雖然不能事後補救,還是可以吃下肚的,不要浪費.太淡可以沾鹽或是胡椒鹽,太鹹的話,下鍋前先沖一下水或是泡一下水吧?
總之,多做幾次,那是經驗法則,多試過幾次你就會掌握的很好了,加油!!
大師
請教一下!
我釣的紅尾巴朗,做一夜干晾了兩天半後,烤過吃起來卻有股挺重阿摩尼亞味,
魚肉也鬆鬆散散的(最後還是放棄! 怕廁所跑不停啊!)
是因為晾太久魚肉有點腐壞了嗎? 還是因為鹽水濃度不夠?
傷腦筋!!!
[版主回覆09/29/2009 23:38:11]
哈囉!這位仁兄:一夜干顧名思義,晾一個晚上就好,你幹嘛晾兩天半啊?第二:一夜干不是一日干,是晚上晾不是白天晾喔!不要拿去曬太陽啦!真的想做鹹魚干嗎?至於怎樣把魚在晚上弄乾?哈哈!賣個關子自己思考一下吧!第三,有阿摩尼亞味道應該是鹽分不夠,仔細的把我的文章多看幾遍,會有答案的,自己試試看囉!
感謝!
果然是"一夜"就好!
多了,味道就變了!
另外,多做一時吃不完的部分,
冷凍起來保存應該可以放久一點吧?
[版主回覆10/03/2009 02:49:39]
兄弟:冷凍當然是OK的囉,不過記得分開一包一包裝,吃一包退一包,一退冰完就要趕快吃光!
Hello David
可以請教你做一夜干的經驗嗎,秋刀,竹筴,和鯖魚的浸泡鹽水%和浸泡時間嗎,我是新手沒有做過,謝謝.
Han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