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魚鉤看一條魚

 

在買魚處理魚的工作過程中,經常有機會處理到帶著釣鉤的魚類,也因為如此,從釣鉤就可以鑑別出這一條魚的產地,被捕捉的過程,甚至可以做為這一條魚是否足夠肥美的評估依據,說來似乎很玄,其實一點也不稀奇,或許,這樣的分享也是一種難得的經驗吧……

 

以下就略舉其中一二,為大家做說明。

 

上圖的兩枚鉤子,鉤柄是環形構造,並且接結鋼絲子線,這種鉤子不是台灣漁民在用的,也不是台灣的業餘釣客在用的,這種鉤子多半是印尼或是印度洋馬爾地夫一帶,漁民放棍做延繩釣使用的鉤子,漁獲多半是石斑、紅鼓、五絲馬鮁一類的中大型魚類,這兩枚魚鉤分別就是取自一條竹午以及一條花臉的口腔中,可以約略知道,這條魚來自東南亞或是印度洋一帶,這一條竹午雖然體型碩大,但是油脂卻還是不怎麼豐厚,我想這應當是因為當地水溫過高的原因吧。

   

上面這四枚花花綠綠的鉤子,各自綁上紅、綠、白、花各種花色的三角形塑膠布,而且是用長柄的七字型鉤,這是台灣漁民放延繩釣釣取鯖魚或是竹筴魚的魚鉤。

這類魚鉤都是漁民在找到鳥山之後,或是漁民在魚探機上看見魚影,火速丟下釣組拖曳,利用鯖魚類喜歡追食活餌的特性,誘使其上鉤。這樣釣起來的鯖魚,魚身不受擠壓而內傷,直接在上鉤後插進冰水艙中,魚體的保存也最完整;其實是剖生魚片或是作為醋漬鯖魚的好材料,不過價格也會水漲船高,跟大型圍網依往好幾公噸的漁獲比起來,硬是高了好幾倍。不過即使如此,因為魚身肌肉的狀態差別實在是很大,所以我還是習慣於採用船釣漁貨的。

 

接下來這幾枚鉤子,大致上有兩種型態,一種是呈現半月型的鰻鉤或是丸勢子鉤的型態,另一種則是大大小小不同號數的;鉤尖內彎,鉤型約略接近正圓形的臥眠鉤。這兩種都是標準的台灣職業漁民的常用釣鉤,尤其是勾尖內彎這一種,大多是俗稱放棍仔的至底延繩釣所使用,不管北中南部,乃至於澎湖的漁民都很喜歡這種鉤子。觀察其結構,可以發現鉤身粗壯結實,中大魚也不易拉斷,內彎的鉤尖雖然使得魚兒吞餌著鉤稍嫌不易,但是一旦上鉤卻絕對無法脫逃,漁民放延繩釣一根主繩動輒上千枚魚鉤,這種鉤子最是好用,不管是石斑、鮸魚、笛鯛或是寒鯛,通通出現過這種魚鉤,也可以說,看見這枚鉤子,你就可以確定這條魚應該是本港魚獲,大致錯不了。



        最後介紹這種長的很像「7」字型的鉤子,乍看之下它似乎跟台灣漁民所使用的職業魚鉤有點類似,但是其實不然,這是中國大陸漁民所喜歡使用的釣鉤。注意看台灣的釣鉤,所有的鉤子鉤柄部分都有一個打扁的地方,這是為了固定魚線防止釣線脫落的裝置,台灣的鉤子,不管職業漁民用的魚鉤或是業餘釣遊活動用的鉤子,這個扁狀物都與鉤子的方向成垂直,並向後彎。這一點跟日本漁民所使用的一樣

           但是大陸漁民用的魚鉤就不一樣了,,特別是浙江沿海一帶,一直往北到山東渤海灣,沿岸手釣的漁船用的,都是這種7字形鉤。最大的特徵是鉤柄的方向跟鉤子是平行的。這幾枚鉤子取自大陸漁民手釣的赤鯮及盤仔(小長棘鯛)口中,魚的鮮度還不錯,但是跟本港魚貨還是有差別,估計是海上交易的結果吧。

        幾年基隆的漁獲採購,可以發現到台灣人所食用的水產早已經來自全球,從南極到北極,五大洲的水產都會在基隆小小的崁仔頂兩條街裡出現,這到底是我們的幸福,還是自然界的不幸呢?而就在我們大快朵頤,將這些新鮮魚貨吞進肚裡的時候,又有多少人會去仔細研究,這條魚到底來自何方?捕捉他們的漁民,花費多少心血,才輾轉將這些魚貨送到我們的餐桌上。檢視桌上這一堆小小魚鉤,我的思緒似乎也隨海浪的拍擊,遠遠的飄向海的另一端…..……..

 

迴響

  1. Robert 說道:

    不錯的文章~~~又多學到一些常識了!!

  2. 50元小開 說道:

    偷學到了喔!這可是你們廚師才有機會知道的秘密^^

     

  3. 依依 說道:

    我不會釣魚   只愛吃魚   你這很棒  歡迎來逛我家